在一个几乎没人注意到的农村小院里,住着一个让人既心疼又敬佩的家庭。父亲患有精神疾病,母亲从小就瘫痪在轮椅上线上配资,儿子还因心脏病而时刻面临着健康危机。然而,这个家里却走出了一个惊人的人物,庞众望,以744分的优异成绩成为高考状元。八年前,这个名字轰动全国,寒门学子的逆袭故事触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。如今,他已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,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。他的经历就像一本传奇的书,每翻一页,都会让人感叹不已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,看看他是如何从困境中艰难走出,成为如今这样不平凡的自己。
庞众望,1999年2月8日出生在河北沧州吴桥县沟店铺乡庞庄村。那时,家境贫困得让人几乎无法想象,生活不仅是偶尔紧张,而是让人喘不过气的沉重。母亲庞志芹患有天生的脊柱裂,小时候只能通过爬行度日,长大后,由于病情恶化,腿部感染严重,不得不截肢,最终只能依靠轮椅生活。父亲庞书强患有精神分裂症,清醒时还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,发病时连自己的家人都认不出来。两人相依为命,艰难的生活几乎让人看不到希望。庞众望从小就没享受过什么幸福,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。
展开剩余76%五岁那年,庞众望就不得不开始做饭。家里没有合适的厨房设施,他只能踩着小板凳,拿着菜刀,手抖得不行,切的土豆块像石头一样大小。火候掌握不好,饭常常烧焦。母亲虽然坐在轮椅上,却会细心地指导他,教他怎么炒菜、怎么煮饭。她虽然嘴巴不说,心里却充满了心疼。小小年纪的庞众望,不仅要洗衣、打扫,还得帮助母亲移动轮椅。那时,他瘦得像根竹竿,但无论多累,始终没有半句怨言。
2005年,年仅六岁的庞众望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。那一天,他在雨中玩耍时,忽然感到喘不过气来,嘴唇变得紫青,胸口出现了一个包。急忙送到医院,医生告诉他们必须尽快做手术,而手术费需要四万多元。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,母亲只能硬着头皮,推着轮椅,一家一户地求助乡亲们。她那种坚韧的劲头感动了整个村庄,最终二十多户村民凑钱才勉强完成手术。庞众望保住了命,但家里的债务成了沉重的负担。
为了偿还债务,庞众望从小就开始捡破烂。放学后,他背着破麻袋,在村里跑来跑去,捡塑料瓶、废纸、铁片。夏天大太阳下,他汗如雨下;冬天寒风凛冽,手冻得通红。尽管辛苦,庞众望从不抱怨。攒了一袋废品卖掉几块钱,他就把钱交给母亲,母亲接过钱,眼里总带着泪水,既欣慰又心疼。
尽管家里如此困顿,庞众望的学习从未荒废。每天早上天还没亮,他就点亮小灯复习,书本已经翻得破烂不堪。小时候,他在村里的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后来上了初中,他参加了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的竞赛,并屡次获奖,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。老师们常常说他很聪明,觉得他将来一定有出息。
2014年,庞众望考入了吴桥中学,这是县里最好的学校之一。在这三年高中生涯中,他一边学习,一边继续捡破烂,晚上还得照顾父母,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。高二时,他得知清华大学有“自强计划”,专门为贫困学生提供加分机会,庞众望立即开始准备申请,忙得不亦乐乎。经过层层审核,他终于成功获得了60分的加分资格。
2017年高考来临时,庞众望拼尽全力,知道这次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。考完后,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,心里有了些底。等到成绩公布时,他以684分的成绩,加上“自强计划”加分,总分744分,一举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。消息一传开,整个村子沸腾了,记者和村民们纷纷涌到他家门前庆祝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亲自来到家中,递上了录取通知书。在这间破旧的土坯房里,邱勇看着墙上的裂缝和奖状,深感触动,并称这孩子的奋斗实在不容易。庞众望的故事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,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励志典范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